公共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共服务 >> 公共服务 >> 正文
李祥:从体育收藏中汲取精神力量
时间:2021-05-21    来源:    作者:

距今5000多年的木质陀螺,战国时期刻有导引图案的黑陶罐,六博棋铜镜和棋子、投壶,唐代的打马球铜镜、宋代捶丸砖雕,唐宋时期的围棋、陶制象棋和青铜棋子,明代蹴鞠绘画、铜镜、陶瓷,历届奥运会、冬奥会火炬,数以千计的奖牌、徽章……在北京通州这个被李祥笑称作“体育仓库”的地方,推门而入,由2万多件文物组成的一部”中国体育史“赫然展现眼前。

谈起自己的收藏,李祥如数家珍:“清代台湾巡抚刘铭传的‘武魁’牌匾;民国初举全国之力举办的中央第二届国术团老照片,承载的是国家救国强种的希望;新疆阿勒泰地区遗留下来的古代滑雪板、雪橇车,见证的是阿勒泰地区古老的滑雪历史;各届奥运会、冬奥运会火炬展现的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完整脉络;还有民国时期和新中国的运动宣传画,体现的是群众对运动和健康美的永远的热爱……”

现在已经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文化收藏委员会主席的李祥说起文物来滔滔不绝,但在学生时代他却是一个不想被关注的人。“偶然的一天,家中被踢进了一个毽子,上边有清代宋代的古钱币,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我收藏的起源,没想到也因此找到了一生的爱好。”李祥说,“苏联解体时,一些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徽章和铜版画流传到中国,我就用收藏的古钱币去换这些东西,后来北京两次申奥,国内体育气氛高涨,从此迷上了奥运纪念品的收藏。”

说起自己体育收藏的引路人,李祥脱口而出了一个名字“潘德明”,并不是什么收藏大咖,也不是文物学家,而是一位他心中的“民族英雄”。“他是近代第一个靠徒步和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人。因为心里有着‘雪东亚病夫耻’‘以谋世界上之容光’的信念,他历时七年走遍了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回国后用十万元奖金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自己一生清贫。‘一个可敬的大傻瓜’,但是在他身上体育精神和民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由此,李祥走上了体育收藏之路。他说:“我收集最多的文物还是近代的,因为自从我关注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的体育藏品之后,我发现它们有特殊的一个价值或意义在里面。这个价值就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历史时期像中国近代一样,体育能与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这么紧密得联系在一起。”

李祥介绍,那时国家在危难之中,像梁启超提出“少年强则国强”;孙中山为上海精武体育会成立十周年题词“尚武精神”,培养的中央国术团成为空军的摇篮;1917年毛泽东笔名“二十八画生”,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体育之研究》中讲“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体育界人士则提出了“体育救国”,南开校长张伯苓更是明确提出“强国先强种,强种先强身”,在南开大学延续至今……“所以对近代体育我特别喜欢,觉得近代体育文物不仅是一种藏品,也是精神的化石。它们展示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也在传递着永恒的爱国精神。”

体育本身就有强烈的文化属性。李祥认为:“体育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体育强国建设更是离不开这一精神阵地。正是从这些文物中,我一次次感受到体育的力量。衣服破了无所谓、眼镜坏了修修还能用,但对于文物我从来不计成本,很多时候都是抱着抢救的心态,不买就流失了,所以我也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着这种文物传递出来的力量。现在体育奥运类的博物馆在蓬勃发展,民俗体育的专项博物馆也越来越多,但对于我们浩大的体育文物来说还远远不够。同时,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不仅仅是建一座博物馆那么简单,博物馆仅仅是一个载体,如何在这个载体上有血有肉地构建,让更多的人通过体育文物感受到奋进的人生动力、对更快更高更强的人类追求,感受到体育文化的精神力量,我认为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转自5月20日《中国体育报》07版)

版权所有:山西药科职业学院 

地址:太原市民航南路16号 邮编:030031 电话:0351-7820613  

晋公网安备 14010502050618号    晋ICP备05007286号